細讀趙孟頫第二堂課,老師講解同一字在不同地方出現的細微差異,
提到趙孟頫寫字訓練到手的純粹反射動作,能夠做到瞬間決定字的空間排列美感,著實令人大開眼界。

侯吉諒書法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細訴趙孟頫第二堂課,老師從學習書法的基本觀念與態度開始導入,
闡述什麼是行書、行書筆法、趙孟頫行書筆法的特色、行書筆法/字的分組寫法,

侯吉諒書法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.像是聽老師說出解密的過程,大開眼界,趙孟頫的每個字都有其美學密碼。
   但是這雙眼睛未經過訓練以前,是完全看不到的,讀不出的。

侯吉諒書法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堂課又是讓我大開眼界的一次良機,沒想到欣賞書法須要花這麼多心思。
一般人看字,也許就眼睛掃過,但是真正懂書法的人需要細讀、精讀,並且從字裡行間找到節奏感、筆意。

侯吉諒書法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連續上兩週行書課程,大開眼界,震撼無比,把許多疑問都解開了,
認識侯老師是從閱讀”紙上太極”一書開始,有福的機緣加入書法班,

侯吉諒書法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"趙孟頫之赤壁賦賞析"在每一次上課後的感覺就是~"哇........(海尼根啤酒廣告--更衣間尖叫篇)",這四堂課簡直就是劉姥姥逛大觀園讓人驚奇驚喜外加驚艷, 原來一件作品的好壞不是單看字的美醜(點的角度), 還有與前後文字的連結性, 版面的構圖配置(線的角度),但如果這樣就算欣賞完了一件作品其實不然, 作品代表著創作者背後的努力、學習過程、美學的涵養與當時社會流行的風氣.種種因素造就了一件好的作品缺一不可(面的角度),從赤壁賦放大來看也好比欣賞一件建築物,建築物不單只看建材、外觀、造形還有搭配的燈光(夜晚面貌的呈現),另外建築物也是地景上的一件裝置藝術,是不是與周邊的景與物協調的搭配,而不會有衝突的不過感。這種種的細節如果沒有經過老師深入淺出又發人深醒的講解, 就真的是入寶山而空手回的憾事, 還好還好還好(很重要要講三次)有上老師的課,讓學生的眼界又向上提升了!


侯吉諒書法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上了細讀趙孟頫的最後一堂課,
老師更宏觀的解說如何看到一位書法家的成就,及對後世的影響,

侯吉諒書法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老師課堂上提到趙孟頫開創文學融入書法的風潮,所以我想可能是元朝以前傳世的作品大多是書信的原因吧。
我猜想書信的時候能夠不經意地進入某種狀態,將心緒匯集筆尖,很直白地表達紙上。這種狀態可以說可遇不可求吧。

侯吉諒書法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5.7.26  第四堂 - 細讀趙孟頫課程

老師示範趙孟頫〈赤壁賦〉
紙:廣興 仿宋蟬衣雁皮



在同一張紙上,老師示範瘦金體


師云:此紙適合練小字,吸墨速度慢,不暈墨。


文章標籤

侯吉諒書法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7/26 204次"波"

0726  

文章標籤

侯吉諒書法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