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文/誌盛

墨磨的好,字才能寫的好。老師總是這樣叮嚀我們,但我一直沒辦法把墨墨好、磨濃。ㄧ開始想著大概是身體不好、體力差,墨磨不好,墨還沒磨濃,手臂已經酸軟無力,要休息一下才能開始寫字。

等到進入行書一年,終於發現筆尖,才感受到墨的濃淡,對書寫影響重大,才決心要把墨磨好。首先懷疑的不是自己磨墨技術問題,先想到也許是硯台不夠好,於是開始換硯台,從眉子換到黃金龜甲,再從黃金龜甲換回羅紋。還是磨到手酸,墨還是不夠濃。

接著才想說一定是我的磨墨技巧有問題,馬上換位子,換到師從兄旁邊,觀察師從兄磨墨;觀察一陣子,還是看不出什麼門道。只好請師從兄指點,師從兄看看我的墨條,說墨面不平,幫我修整兩下,墨平了,馬上下墨如神、又快又黑,手臂根本不會酸、累。

這時才發覺是墨條與硯台接觸面積太小、效率太差,磨到手酸墨還是不夠濃。課間觀察老師磨墨姿勢,我想可能是我手臂與墨條之間角度不是垂直,墨硯接觸面積不穩定,於是修改姿勢,再磨兩星期發現效率還是不好、墨面也是不平,再用力磨、再加快速度,也是不行。

前兩個星期老師在課堂上提醒我,我的沾墨方法有問題,不應該每次沾墨之前先沾水。要仔細體會毛筆的狀況,筆是不是太乾、太濕,墨是不是沾太多,再依毛筆的狀況調整。

修正沾墨問題後,更能感受運筆時,筆尖的變化,起筆、轉、運、收,筆毛順暢的展開、收攏。覺得字寫的更好、線條更溫潤、有力,磨墨的時候也不急躁了。拇指與食指輕輕夾著墨條,前臂與墨條自然保持垂直,稍稍用力向下,逆時針緩緩的繞圈,感受墨硯之間的摩擦,很神奇的,墨條轉動不再崎嶇不平、跳來跳去,接觸面積始終穩定,磨墨效率增加。隨著磨墨圈數增加,可以清楚感受到墨水由水狀,慢慢地增加濃度、增加對墨條牽引力道,直到墨硯相吸露出墨路。

原來太用力、速度太快,都會影響磨墨的控制力、影響墨硯接觸面積,進而影響磨墨效率。這時又想起老師在我們初學磨墨時,就說過磨墨速度一秒鐘兩圈就好。磨墨,磨了三年八個月,才開始了解為什麼要用這個速度磨墨。說破了,一點也不值錢,但是花了三年又八個月才開始了解,卻是無價之寶。

arrow
arrow

    侯吉諒書法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