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雖然6月試過玄鐵墨用眉子坑硯寫在7077紙上, 非常黑, 不遜春夏秋冬墨,  但寫在雁皮上就是不夠黑, 
遵 師囑, 先換墨不換紙.  所以此週作業是找墨.  試了三種, 上件是郁文軒從俗超塵墨.  


 

青雲路套墨.  膠重, 墨液跟墨碟中的清水竟然可隔成兩層, 墨下水上, 涇渭分明.
比郁文軒黑, 惜有砂.
另試張萬益蘭煙墨, 一樣在雁皮上不黑.
另有勝大莊仿乾隆山水圖/嘉慶銘園圖墨, 還來不及試.

 


上野本十七帖中, 有幾個帖裏有用草書補註字在旁,一直覺得那是後人好事者加上去的,並不是王羲之的原意。
這幾天書呆病又犯,考它一考:



 

 


 

另註:
1.  朱處仁帖的文字斷句, 有人是這樣斷的: "往得其書, 信遂不取(答)."  謂"信"為"信使", 是郵差/驛使, 說是信使走了卻沒拿走羲之所回的信. 此釋亦通, 但有點牽強.  羲之真有回信, 信使如何敢不拿就跑了?  另, 十七帖中, "信"就是"信", 如"信具示"(請來信說清楚. 有二個帖是這樣用法.), 不當"信使"用, "信使"是用"使"代表(如, "使"還,一一.).  不過, 這些都無礙"答"字之有無.

2.  可能要到京都博物館看上野本原拓才說得準, 但目視二玄社印本那個"答"字, 色淺, 無刀口銳利感, 很像是用筆沾白礬汁寫上去的.  果如是, 則更可證"答"字為後人加上去的.

續練篆, 還是覺得自己功力不夠. 
 

 


兩年未練隸.  為了週日讀書會的心得分享, 小練一下.  發現 老師的書, 妙用無窮.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十七帖
    全站熱搜

    侯吉諒書法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